偏瘫患者病床怎么布置最好?
发布人: 发布时间: 2025-07-12 点击数:0次
成功的康复不仅取决于各种治疗,更取决于患者如何度过每天治疗之外的剩余时间。甚至病床的摆放对预后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。 为什么病床位置如此重要? 由于大脑损伤,偏瘫患者患侧感知觉输入减少,头转向健侧,不仅有忽略患侧肢体的倾向,还有忽略患侧空间的倾向。 许多家属会习惯性地将患者的床靠墙放置,认为这样“节省空间又安全”。但对偏瘫患者而言,这个常见做法却可能成为康复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 当床的摆放使患侧对着墙时,所有护理活动只能在健侧进行,医生和家属也只能站在健侧,弱化患侧感知觉输入,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对患侧的忽略,使得患者易患有“患侧忽略综合征”(单侧忽略)。而正确的床位布局,能持续刺激患侧感知,促进神经功能重组,为后期康复训练奠定基础。
最佳病床位置:科学布局 原则一:解放两侧通道,拒绝靠墙摆放 ◾ 患侧绝不能靠墙 应将患侧朝向房间中央,两侧留出的通道,确保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从患侧接近患者。 ◾ 双面通行设计 床两侧均应留有足够空间,方便从两侧进行护理和转移。 原则二:打造患侧刺激区 ◾ 所有护理活动应在患侧进行 洗漱、喂食、更衣等日常护理都从患侧操作。 ◾ 站位有讲究 医生检查、治疗师训练时,应站在患侧进行操作。 ◾ 环境刺激布置 在患侧视野范围内放置色彩鲜艳的物品(如红色水杯、黄色闹钟),悬挂家人照片或装饰画,将电视机放置在患侧,从而增加对患侧的视觉、听觉等感知觉输入。 ◾ 视线引导 将床头柜等设置在患侧,患者必须转头查看柜上的东西,健手横过身体去取他所需要的东西,促使患者主动转向患侧。 这种布置能持续刺激患者将头转向患侧,增加患侧感觉输入,促进患侧空间感知和眼球运动能力恢复。
病床位置需与良肢位摆放结合 床位布局仅是基础,配合科学的卧位摆放才能最大化康复效果: ◾ 患侧卧位时(患侧在下) 头枕适中高度枕头。 患肩充分前伸,避免受压。 患侧上肢前伸90°,肘关节伸直,掌心向上。 健腿屈曲踩于枕上。 ◾ 健侧卧位时(健侧在下) 患侧上肢向前伸直置于枕上,肩关节前屈约100°。 患侧下肢髋、膝关节屈曲放于枕上。 背后放置支撑枕保持躯干稳定。 ◾ 仰卧位时 患肩下垫枕防止肩胛骨后缩。 患侧上肢稍前伸、外展(约30°-45°)置于枕上。 肘关节伸展(或微屈),前臂旋后(掌心向上)。 腕关节背伸(约30°),手指自然伸展。 患侧大腿外侧放置枕头防止外旋。 膝关节下垫软枕,保持微屈(约10°-15°)。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,可用足托抵住足底,预防足下垂。
> 提醒: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,预防压疮并促进血液循环
上一篇: 无